English Email

案例分析 | “零废弃”村落为导向的自我规制——基于青藏高原一个牧民社区的考察

时间:2020-09-08  作者: 栏目:工作论文 点击数: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人口分散,习惯各异。随着大规模工业品的进入,“垃圾围城”现象已经十分普遍,“零废弃”理念,即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及分类处理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化利用,成为目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目标。生活垃圾行为习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外部政府环境管理制度的支持,更应结合农村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关系、集体经济等来对村民减量和分类行为的自我规制。自我规制是一种非正式制度,通常指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约定俗成、共同恪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青藏高原三江源澜沧江源区一个牧民社区,经过近五年的自我规制,已经建成了“零废弃”特征鲜明的村落,特此进行一定的案例分析。

尖作村属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位于三江源澜沧江的源区,平均海拔4100米,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牧民社区,社区共有54户人家,约200多人,其中约20户是外地牧户,因村里上学学生约三十来人,受教育影响,约有20户人家离开社区搬到乡或县居住,他们将自己的草场租出去导致外地牧户接牧。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尖作村同藏区其他地方一样,陷入了追逐消费廉价低劣工业产品的危机,村民们争相购买垃圾食品,并将瓶子和塑料包装随意的丢弃在草原上,污染了土地和水源,牧人们也不重视本有的畜牧业有机食品及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具的使用,身体健康素质每况日下。该村是纯藏族社区,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中的一位堪布(佛学博士)叫降央西然,是当地很有威望的藏医及禅修大师,多年来为牧人们讲解佛法,免费看病,在当地社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2012年,堪布接触到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SGR)的绿色健康项目,结合自己所修,认识到本社区垃圾清理、减量、分类习惯以及相关的环保行动需要在原来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更强的自我规制,并于2013年组织尼姑寺和和尚寺,号召佛学弟子成为环保行动带领人,一起成立“德迦环保学堂”,并为所在社区设立了三个重要目标:“零废弃”社区、利他之心、有机绿色食品。随后,他和54户人家通过集体讨论成立了四个环保小组对水源、植物、动物、鸟类进行定时定点的生态监测,以使社区居民全面认识身处的生态环境,同时成立一个专门的环境教育小组,对居民进行本地知识化的环保教育。当村民们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和环境问题后,堪布亲自带队,组织大家清理草原上的垃圾,并以身作则,徒手把垃圾一件件捡拾,村民们纷纷效仿,在一年内就将社区周围约50万亩的区域清理干净。随后,村民们意识到减量才是零废弃的真正源头,于是自觉地劝导村里的小卖部不卖塑料制品和垃圾食品饮料,劝导社区卫生所不用一次性的医疗器具,同时54户家庭形成集体规范,将不再使用一次性的或过度包装的食品、用具和医疗器具。2014年,小卖部和社区卫生所因没有生意最终关门,至今未曾开张。在家庭内部,在规范刚开始执行的时候,全村54户人家即清理出740件塑料用品,随后各家开始尽可能替换家里的塑料用具,恢复了传统的生活用具,如酥油桶、酸奶桶等。一个家庭的常规塑料用品比较多,平均在50件左右,社区用了近两年时间,逐步用布、木等传统的生活用具替代了家里的塑料制品,也用起了自制的环保洗涤剂、牙膏和肥皂等生活消耗品。同时,为实现就地循环,2016年,社区集体构建了蔬菜大棚,用牛粪等本地材料生产有机蔬菜,基本满足了一个社区每年4月到来年2月的蔬菜需求。目前,社区的牧民们跟堪布一同到山上采藏药,而身为藏医的堪布义务给村民看病,免费提供藏药;社区内的村民只食用当地生产的有机食物,以畜牧为主,自种有机蔬菜、采食野生菌类为辅;草原、河流更干净,人们的心情也更加舒畅;藏区一直难以解决的垃圾问题得到了突破性进展,当地牧人过上了具有文化的传承的健康生活。

尖作村被认为是青藏高原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零废弃社区,也是通过自我规范的构建和演化来建设的零废弃社区。它的形成具有一些可借鉴的机制:(1)地方精英的权威效应。韦伯认为“卡里斯玛(Charisma)”型的人物可以对本村村民的意识与行为形成较大的影响。该村的堪布即是通过其权威身份达到了“隐蔽规训”的作用,村民在他及当地寺院的影响下,将传统生活方式和现代文明进行了有机融合,将社区改造成零废弃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社会。(2)社会网络关系的正影响。费孝通认为,传统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存在血缘、地缘、亲缘等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村庄规范制定和实施,通过这些影响力关系可以逐步展开并稳固下来,进而形成行为习惯。该村的54户人家,虽然一部分属于外来牧户,但这些外来户也一般是亲缘关系为主,因此当这些家庭中的学生或僧人当了“先进分子”中心,就可以像水波一样延伸到外围,逐步影响到整个社区。(3)熟人之间的规范和劝导。藏人的熟人之间很喜欢分享快乐和有成就感的事情,同时也热衷于劝导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在社区达成零废弃共识后,一些不符合零废弃理念的行为,包括商业行为都有很多人给与劝导,所以该社区最终退出了以卖不健康食品和一次性用具为主的商店以及消耗很多的医院等,取而代之以更可持续和健康的经济方式。以上的机制分析阐明了哈耶克曾提出自发秩序的理论,即人类社会中存在着种种有序的结构,它们是许多人的行动的产物,而不是人为设计的结果,在社会资本浓厚的农村社区,自我规范的发展有利于构建长效的可持续生活模式。

撰稿人:澳门·威斯尼斯人(wns)888官方app下载安装-IOS/Android版中国政府管制研究院 裘丽 副教授